擅改【颜色】遭重罚!这些化妆品备案【雷区】千万别踩!
近日,广州某化妆品企业因“颜色错误”被罚没1.2万元,看似简单的颜色差异竟引发严重处罚。
很多化妆品企业在备案产品时,以为备案产品和实际生产的产品,成分、功效等信息一致,只是颜色上有一点差异,就不用重新备案。事实上,“颜色差异”都有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列为“销售未经备案化妆品”而遭受重罚!今天我们要分析的这个案例,值得化妆品从业者引以为鉴!
※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:
从信用广东官网公示的行政处罚文书(穗云市监处罚[2025]185号)中,可以看出:该品牌沐浴露的备案颜色为粉红色,实际生产时擅自改为蓝色,包装标签却完全不变。最终被认定为“销售未经备案化妆品”,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:
!! 没收违法所得1248元
!! 罚款11000元
!! 企业信用受损
※ 三大致命错误复盘:
!! 备案“偷梁换柱”:颜色作为关键感官指标,变更必须重新备案
!! 标签“表里不一”:实际产品与备案信息存在实质性差异
!! 生产“先斩后奏”:未取得新备案号就擅自生产销售
※ 新规红线千万别碰:
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实施后,这些行为都是“高危动作”:
!! 配方/工艺/原料变更未备案
!! 包装标注与备案信息不符
!! 委托生产不履行监督责任
!! 质量安全负责人虚设
!! 从业人员无健康管理
※ 合规经营生存指南:
!! 建立变更管理制度:颜色/香型/成分等变更必须重新备案
!! 强化生产全流程管控:从原料采购到出厂检验建立追溯体系
!! 定期核查备案信息:建议每月核对备案平台数据与实际产品的,是否一致
※ 沃特提醒:
“颜色调整”看似小事,实则涉及产品安全评估。不同的色素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、致敏性等关键指标,擅自变更可能引发严重质量事故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重视产品备案合规,切勿抱侥幸心理,让“小事”酿“大错”。
沃特积累了众多化妆品注册备案的成功案例,可为广大化妆品生产企业提供详细的法规咨询和合规建议。一站式服务覆盖化妆品注册备案的全流程,从研发阶段的法规咨询、配方审核,到申请阶段的资料准备和提交,再到备案后的合规监测,帮助企业快速满足备案要求,缩短产品上市时间。
- 下一篇:FDA发出警告信!出口美国的这类炊具注意了
- 上一篇:没有了